11月12日晚,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房伟教授应邀做客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于综合楼117室做了一场题为“当代历史小说的反思与重建”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任现品主持,学院百名师生参与。
首先,房伟教授指出,历史小说普遍具有沉重性,如何写出兼具趣味性和启发性的作品是当代学者面对的共同问题。接着,房伟教授就如何创作历史小说提出三条建议:第一,善用史料,中国的悠久历史与丰厚史料是历史小说创作得天独厚的素材,作家应善于从史料的褶皱中寻找灵感;第二,理清关系,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虚构性是历史小说的两翼,宏大历史视野和个体生命体验是历史小说的双足,作家应梳理好历史和文学的关系,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坚守文学契约精神,使写作在真实与虚构间达到平衡;第三,贴近现实,历史文学反映的是社会人生经验,是一个时期的历史心灵,作家创作的作品应从历史中来、到社会中去。随后,结合创作《王小波传》的切身经历,房伟教授强调,学术研究需要不计利害的热情和劲头,作家应写扎扎实实的、具有严谨性的、经得起史料考验的文学作品。最后,房伟教授与学院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面对“创作应以感情为先还是以资料为先”的提问,房伟教授表示,情感不是创作的首位,经验才是,想成为优秀的作家就应从生活中来,到灵魂中去,要丰富自己的生活,不厌其烦地阅读、将心比心地体验。
此次讲座的举办不仅拓展学生写作视野,深化学生对历史小说的认知,而且有利于纠正写作方向,弘扬创作精神,展现学院尚德弘文,笃学敏行的精神风貌。
[房伟教授简介:文学评论家、作家,苏州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紫金文化英才,“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于《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刘勰文艺评论奖、江苏优秀文艺评论奖、《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论文奖、首届欧阳山文学奖等。同时在《收获》《当代》《十月》《花城》等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数十篇,数十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刊转载,有学术著作《九十年代长篇小说宏大叙事研究》《王小波传》等8部,有长篇小说《英雄时代》《血色莫扎特》《石头城》、中短篇小说集《猎舌师》《小陶然》《杭州鲁迅先生》等多部,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百花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叶圣陶文学奖等,曾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中国小说排行榜等。]
审核:史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