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张赪应邀做客烟台大学两校名师讲堂,在四教101室做了题为“汉语史‘返回’义动词兴替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报告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媛主持,学院教师及学生积极参加。
首先,张赪教授指出汉语史上经常发生词汇兴替,但以往研究更多的是根据使用频率。随后,张赪教授以《红楼梦》《全宋词》《朱子语类》等家喻户晓的著作为例,对“新旧词的使用频率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做出是否反映当时语言实际的判断”的问题,提出“实际操作中有相当的主观性”的解答。最后,张赪教授详细讲解了各个朝代“还”、“归”、“回”等“返回”语义场的用法发展及使用次数,通过列举各朝“返回”具体使用情况,清晰明了地论证了“返回”语义场的兴替历史。
讲座结束后,张赪教授与师生进行了问答交流,鼓励师生们多探索语义场等相关内容。现场师生纷纷表示,张赪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传授汉语史“返回”义动词兴替研究的相关知识,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广博深邃的学术盛宴,对大家今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与助益。
[张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本科、硕士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1998年7月获博士学位,2007-2008年在哈佛大学作博士后研究。 张赪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句法研究,曾出版专著《汉语介词词组词序的历史演变》《汉语语序的历史发展》《类型学视野的汉语名量词演变史》《基于类型学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研究》等,在《语言暨语言学》《中国语文》等语言学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余篇。张赪教授获奖众多,2000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4年、2014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审核:史静蕊